信用企业绿色认证服务平台

建设 [ 绿色工厂 ] ,必须紧扣“五化”核心路径

认证中心 2025-06-23 17:09:08

微信图片_20250623171153_820.png

在“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色工厂作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核心载体,正通过“五化”——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推动工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五化”不仅是绿色工厂的核心特征,更是企业从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跃升的关键路径。本文将从五大维度解析其内涵与实践目标。

图片
图片


01

用地集约化:从“粗放扩张”到“空间优化”

2025年版《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新增对“用地集约化”指标的量化要求,如单位用地面积产值需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鼓励老旧厂区“腾笼换鸟”,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创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工业用地浪费,实现单位面积产值最大化。


图片

具体要求

图片

1

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工厂容积率、建筑密度需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例如,海南省规定工厂容积率不低于行业标准,建筑密度不低于30%。

2

单位面积产能或产值:单位用地面积产能或产值需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某汽车制造企业通过紧凑布局冲压、焊接、涂装等车间,单位面积产值提升20%。

3

一体化设计:采用多层厂房、立体仓库等紧凑式布局,提高单位面积产能。例如,某饮料公司通过一体化厂房设计,110亩土地实现4.5万平方米多功能空间,土地利用率提升20%。


02

原料无害化:从“有毒有害”到“绿色替代”

2025年版标准新增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的考核,要求建立绿色采购体系。优先选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减少生产过程及产品使用阶段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例如海南省规定绿色物料选自省级以上政府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


图片

具体要求

图片

1

绿色物料使用率:绿色物料使用率需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家具制造企业使用无甲醛环保板材,食品加工企业严格筛选无农药残留的农产品。

2

有害原料替代:逐步淘汰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原料,推广水性油墨、生物降解材料等。

3

供应链管理:要求供应商提供环保证明,确保原材料来源符合绿色标准。例如,某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求电池供应商使用再生材料。

03

生产洁净化:从“污染排放”到“零污治理”

工业大气、水体污染物排放需满足国家及地方标准,并接受第三方环境审计。高耗能行业需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定期提交环境绩效报告。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友好型制造。


图片

具体要求

图片

1

污染物产生量: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颗粒物、VOCs)产生量需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某化工企业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降低30%。

2

末端治理技术:安装高效除尘、脱硫脱硝、污水处理设备。例如,某水泥企业引入超低排放技术,颗粒物排放浓度降至5mg/m³。

3

实时监测: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污染源动态管控。


04

废物资源化:从“废弃物”到“再生资源”

2025年版标准新增“废物资源化”指标的量化要求,如单位产品主要原材料消耗量需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最大限度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图片

具体要求

图片

1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需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天津万绿达公司利用废旧塑料加工成再生粒子,综合利用率高达98%。

2

废水回用率:废水处理回用率需高于行业平均值。例如,某纺织企业通过闭环水处理系统,工业用水回用率提升至90%。

3

能源回收:对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利用。例如,某钢铁企业利用高炉煤气回收发电,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0万吨。

05

能源低碳化:从“高耗能”到“低排放”

2025年版《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新增对企业“碳管理能力”的考核,要求建立碳足迹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减少碳排放,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


图片

具体要求

图片

1

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需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例如,某公司通过沼气发电,年节约标准煤3688.98吨。

2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推广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例如,某园区屋顶安装光伏板,实现部分能源自给。

3

碳排放强度:单位产品碳排放需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例如,某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碳足迹降低40%。

微信图片_20250623171156_821.png

绿色工厂的“五化”不仅是技术升级的路径,更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驱动,绿色工厂将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通过“五化”协同推进,中国工业将在全球绿色竞争中占据主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坚实力量。

图片
图片